OSI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即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個
網絡互聯模型,旨在為各種計算機互連構成網絡提供標準框架。OSI模型最大的特點是開放性,不同廠家的網絡產品,只要遵照這個參考模型,就可以實現互
連、互操作和可移植性。也就是說,任何遵循OSI標準的系統,只要物理上連接起來,它們之間都可以互相通信。OSI模型是一個具有7層協議結構的開放系統互連模型,這7層自底向上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DataLink)用于建立、維持和拆除鏈路連接,實現無差錯傳輸的功能。在點到點或點到多點的鏈路上,保證信息的可靠傳遞。該層對連接相鄰的通路進行差錯控制、數據成幀、同步等控制。檢測差錯一般采用循環冗余校驗(CRC),糾正差錯采用計時器恢復和自動請求重發(ARQ)等技術。其典型的協議有OSI標準協議集中的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協議HDLC。
網絡層
網絡層(Network)規定了網絡連接的建立、維持和拆除的協議。它的主要功能是利用數據鏈路層所提供的相鄰節點間的無差錯數據傳輸功能,通過路由選擇和中繼功能,實現兩個系統之間的連接。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中,網絡層還具有多路復用的功能。
傳輸層
傳輸層(Transport)完成開放系統之間的數據傳送控制。主要功能是開放系統之間的數據的收發確認。同時還用于彌補各種通信網絡的質量差異,對經過下三層之后仍然存在的傳輸差錯進行恢復,進一步提高可靠性。另外,還通過復用、分段和組合、連接和分離、分流和合流等技術措施,提高吞吐量和服務質量。
會話層
會話層主要是管理不同主機上不同進程的通信內容,打造更加完整的協調機制,從而確保用戶之間無論是建立對話還是釋放會話連接,都能最大程度保證數據交換的及時性和規范性。
表示層
表示層(Presentation)的主要功能是把應用層提供的信息變換為能夠共同理解的形式,提供字符代碼、數據格式、控制信息格式、加密等的統一表示。表示層僅對應用層信息內容的形式進行變換,而不改變其內容本身。表示層更加關注的是數據的表現形式,依據語法和語義評估相關內容傳遞的科學性。
應用層
應用層(Application)是OSI參考模型的最高層。其功能是實現應用進程(如用戶程序、終端操作員等)之間的信息交換。同時,還具有一系列業務處理所需要的服務功能。這一層常見的網絡協議有:HTTP/FTP/TFTP/SMTP/SNMP/DNS/TELNET/HTTPS/POP3/DHCP。
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的特點: